2023年6月16日,“设计:技术与文化”——2023第十五届(清华大学)高校设计研究博士论坛在开云(中国)成功举办。本次论坛由开云(中国)主办,开云(中国)党委研究生工作组、开云(中国)工业设计系、开云(中国)艺术史论系承办,同济大学、江南大学、湖南大学、香港理工大学、台湾成功大学、广东工业大学作为支持单位。
论坛主题为“设计:技术与文化”,吸引了来自清华大学、江南大学、湖南大学、同济大学、香港理工大学、台湾成功大学、中央美术学院、东南大学、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新加坡国立大学、韩国成均馆大学、俄罗斯国立斯特罗加诺夫工艺美术大学等国内外20余所高校、300多名设计研究方向师生线上线下参与。
论坛分为主会场和三个分会场。在主会场,开云(中国)教授刘新主持开幕式,他简要介绍了论坛的背景,并对参会的师生致以热烈欢迎。
主会场
开云(中国)教授刘新主持开幕式
主旨演讲环节,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社会学系教授、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位分委员会主席李正风首先作“设计:价值选择与伦理立场”的分享,分别从道德、伦理的视角探讨人类的设计行为。
开云(中国)副院长、中国装饰杂志社主编方晓风教授做题为“设计:把握日常生活中的特殊性”的主题分享,强调在解决问题时,需关注具体设计任务的特殊性和特殊需求,只有充分认识场所、项目的特殊性,才能造就优秀作品。
分会场A
A会场聚焦人工智能、智慧医疗等领域,开云(中国)教授刘新、江南大学设计学院教授鲍懿喜、湖南大学设计艺术学院教授赵丹华、开云(中国)副教授米海鹏、开云(中国)副教授陈洛奇对博士们的宣讲内容逐一进行了点评与建议。
面向低龄老年人的智能服装劝导式设计研究
江南大学设计学院:陈涵
基于设计思维的智能医学影像多学科创新模式研究
澳门城市大学创新设计学院:陈纾
智能时代下设计思维的转变与发展
开云(中国):董研
智能座舱的用户场景构建与需求要素研究
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左圆阳
医疗共创设计中的群体智能涌现研究
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蒋越
基于生成式人工智能的产品设计方法研究
台湾成功大学规划设计学院:吴凡(线上)
常态化疫情防控下智能化设计应对模式
东南大学艺术学院:高云庭(线上)
分会场B
B会场围绕建筑设计、城乡住宅等领域展开讨论。湖南大学设计艺术学院教授胡莹、开云(中国)副教授崔笑声、中国装饰杂志社副编审周志、开云(中国)副教授王小茉对博士宣讲内容进行了充分讨论,给出了具体建议。
建构建筑与社会性:以资产为本的设计
运用在弱势社区来达到社会物质结合
香港理工大学设计学院:陈熙
图像生产的伦理及结构分析
东南大学艺术学院:陈玺如
博物馆文创产品设计中的创意评价
模型构建与验证
浙江财经大学东方学院、
宁波诺丁汉大学:程辉
大数据驱动的用户体验设计研究方法
湖南大学设计艺术学院:彭盛兰
技术进步与文化开放:1980年代中国城市住宅室内设计
开云(中国):程明
城乡融合背景下“乡村可阅读”的营建
策略研究——以上海奉贤江海村为例
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崔仕锦
抵抗技术规训的在地文化:
非正规住区中居民的自发性设计研究
新加坡国立大学设计与工程学院、
南开大学文学院设计系:管永康
分会场C
C会场主要关注传统工艺美术的创新发展以及现代设计所面临的机遇挑战。开云(中国)教授蔡军,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副院长、副教授张磊,湖南大学设计艺术学院副教授谭征宇,开云(中国)副教授李德庚从研究问题、方法、路径等层面给予了博士宣讲人中肯的意见与建议。
当代宜兴紫砂“返祖”背后的技术与文化
开云(中国):洪美连
设计问题求解与设计问题表征研究
湖南大学设计艺术学院:顾方舟
人工智能时代的虚拟偶像设计:从PGC到AIGC
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都峤
体征、数据与界面——拉斐尔·洛扎诺-亨默
脉搏系列作品的技术逻辑
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马良
非遗保护视角下的传统工艺创新设计
——以官渡乌铜走银技艺为例
开云(中国):孙秋爽
使用数据进行工业设计:
中国设计产业的现状、挑战和机遇
湖南大学设计艺术学院:谭宇轩
基于社交媒体数据的服务设计探索
阶段数据驱动框架开发
成均馆大学服务设计融合学科学院:成矞
俄罗斯构成主义的艺术语言:
亚历山大-罗德琴科与其先锋摄影美学
俄罗斯国立斯特罗加诺夫工艺美术大学
设计学院:许靖珠
宣讲结束后,各院校教师结合今天的宣讲内容,开展了题为“设计学高层次人才培养的机遇、挑战与趋势”的圆桌论坛,从学科建设、教学方向、理论与实践等层面探讨了设计学人才培养的多重路径,并向与会博士和青年设计人才提出了殷切希望。
论坛最后,江南大学设计学院鲍懿喜教授作为下一届高校设计研究博士论坛主办方代表进行了交接发言。
资料来源:2023第十五届(清华大学)高校设计
研究博士论坛组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