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月,清华美院绘画系与香港浸会大学人文及创作系合作开展的实验教学课程“文艺混作”在香港举行,来自清华美院各系11名师生与浸大师生在香港开展了为期两周密切而紧凑的深入互动和交流。该课程由美术学院绘画系、香港浸大人文及创作系、香港人文学院共同举办,是2018年7月在北京举办的艺术、文学与连接清华美院绘画系-香港浸会大学文学院跨学科实验课程的延续与深化。
本项目已经成功举办两年(2017、2018)4次(每年京、港各一次),2017、18年交流成果在香港著名文化艺术期刊《字花》(2019年第一期)中发表。(文章链接:ttps://mp.weixin.qq.com/s/oQWSBjcOg1SEu71u4VthDQ)
此次课程以“文艺混作”(Mixing and Matching, Literature and Visual Arts)为主题,以学科交叉的方式,通过创意训练营、课堂教学和创作展览等多种手段,将图像(视觉)与文字(创意写作)相结合,力图拓宽绘画系的专业教学思路,加快提高学院美术类专业国际化办学水平。
此次课程由清华美院绘画系助理教授封帆、浸大人文及创作系系主任陈锦荣教授、助理教授唐睿及何建宗共同担任教师。本次课程受到浸大校方的高度重视,浸大主管教学的副校长周伟立教授、创意研究院院长刘际明教授、文学院院长Prof.MetteHjort教授以及人文系及创作系系主任陈锦荣教授出席了课程的展览开幕式并致辞。此次,清华美院封帆老师还会见了浸会大学副校长周伟立教授、人文学院院长Mette Hjort 教授,就继续两校院系跨学科教学的深入持续合作达成共识。
在此课程的课堂教学环节中,绘画系封帆为浸大师生做了题为《Ecological Art and Today’s World》的开放讲座,深入浅出地介绍了生态艺术的定义,在当代艺术领域的发展以及代表艺术家并分享了生态艺术教学和创作实践。在“城市探索”的课程环节中,同学们以交叉小组的形式分别深入到香港各个具有本土化特色的地方以后,以文字与图像合作分享创作。
封帆老师讲座《Ecological Art and Today’s World》
在工作营环节中,课程特别邀请了香港传统招牌设计师李健明、影像艺术家刘智聪和创意自媒体StoryTeller创始人爱丽丝·李(Alice Lee)与参与同学座谈,同时安排了《字画》编辑部、参观浸大视觉艺术学院启德校区、牛棚艺术区参观等活动,让清华美院的同学们对本港文化、地方历史有了深入的了解。
清华美院与浸大的同学们在该课程中通过跨专业合作的方式,通过两周来对香港文化、历史不断深入认识、根据展览空间现实情况,结合自己各自的专业所长创作出了富有探索性的公共艺术作品,并在1月24日在浸会大学展出。
《寻找OEM》
李泓桥 徐晓慧 许思敏 程瀞瑶
作品灵感来源于作者在香港浸会大学的真实经历——寻找OEM1018教室。在寻找OEM1018教室的过程中,来自不同地域的同学对其位置描述方式中的差异,使得各自文化的习惯得以映射,并引发我们对这种现象本质的思考。
作品基于创作过程中采集到的对于如何到达OEM1018教室的描述,将不同文化语境中存在的差异和共性通过视觉化的方式得以具象呈现。单元的汉字组成了最终的思考和主题。
《请勿张望》
刘丽娟 刘颖琳 张彩芬 周天
在香港行人过马路时会看到地上的“望左”或者“望右”标志,以此为灵感,我们尝试探讨在社会规则对于公众的影响。我们对于社会规范并没有太多的选择,当遵循后相对于安全感也可能收获迷茫。
《己,祭》
丁晓玉 姚淑敏
祭拜,指在特定的时候朝拜一些人物神明等的传统,具体祭祀的目的主要是弭灾、求福、报。不同的文化背景下,祭拜的对象也多种多样,而在香港,基督教、佛教等各种宗教也在民间生根发芽,生生不息。我们的作品《己,祭》在传统祭祀的符号的基础上,用镜子将“自我”投射到作品中,让镜中的影像与神像产生联系,从而探讨“自我”的存在、理想中的神的形象和功能与客观物体之间的联系与重合。
《脉动在缝隙中》
任宝华 谢芝琳
当我们每天都踏在由一格又一格阶砖所拼凑而成的康庄大道之上,又有否想过在我们脚下,无声无息地支撑著我们的是坚固又不起眼的水泥?
正如我们的生活一般,阶砖就像人生的每个阶段,不论是挫折,还是难过,这些辛酸血泪都布满在我们心头之上。然而,于缝隙之中,希望犹如脉膊,钻开心中苦难,在身上各处跳动。这跳动终会把冬日仇恨洗去,终会为春天嫩芽灌溉。
《2m3》
何绮文 林乐文
居住在香港任何霓虹灯也无法照亮的地方,在混杂著烟草和潮湿味道的老旧房屋中呼吸著自由的空气。每天早上来不及吃早餐而匆匆忙忙的上班,然后拖著疲惫的身躯回家。在一转身就可以触到所有活动的区域,完成了所有在家要做的事情。我喜欢在夜深人静的时候画画,隔壁那太太骂女儿不长进的声音总是伴我画画最好的音乐,十一点、一定是十一点,他们就会把音乐关掉,我伴著上舖的鼾声入睡。我们都有一个梦,在睡着或者是醒来!我也相信我们都有……
《23479》
刘梓炀 刘富强
作品想表达的理念是价值与价格的失衡,用置换的方式来展示,选择用土地的商品价格和其实际使用价值来表现这种冲突。香港的土地问题十分严重,地价和空间的密度都是世界最高之一,而垃圾桶的密度也是世界最高。我们有如此多的空间地方放置没有价值的垃圾桶,但却没有地方展出艺术作品。
垃圾桶如果悬空的话,就只值几百块:但放在高地价的地方,就值两万多块。以九龙区的平均地价计算,一平方呎平均价钱是$14155(以2018年12月份的数据为准)…………
你的价格又是多少?
《唔该》
游嘉欣 张一
语言的出现,是为了沟通。可是,现在的语言却变得複杂。一句话的背后,隐藏了太多意思,也有太多的情绪未被发现。有些话太常说、太常听,渐渐的,我们都麻木了,忽略了当中想要传达的情感。不知道什么时候,那一句包含爱意的话,都失去了温度。甚至,那一句习以为常的「唔该」,都变得苍白。
你思考过吗?你感受过吗?你说的每一句,你听的每一句。
请思考你最近收到过的或送出去的一句祝福,帮我们一起完成地上这句话,“唔该”!
《方寸之内》
刁雪 蒋楚翘 谢芝琳
盲人所看见的,我们却看不见。空间提供动线,动线亦限制我们的目的地。走在方寸之内,看似漫无边界,思想却固步自封。学业、事业、甚至是如厕,均是社会上对人类需求的固定认知。
“城市越野”课程作业选
本项目作为开云(中国)绘画系本科生、研究生教学改革的一部分,尝试将「创意写作」课程引入美术专业的教学之中。香港浸会大学是亚洲首个提供创意写作学士课程的大学,具有丰富的经验。清华美院绘画系为确保改革的教学成效,进一步提升本系教学、科研的国际化水平,特邀浸大人文及创作系的作为合作伙伴,互相借鉴、交流,从而提升教学质量。 (图、文:绘画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