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 EN
开云网页版登录入口   /   科研   /   重点科研项目   /   正文

分享

中国现代艺术的转折点 | 首都国际机场壁画文献展研讨会举办
2019.11.07

20191107jicbhythhaibao.jpg

海报

2019年10月28日,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纪念首都国际机场壁画落成40周年,首都国际机场壁画文献展研讨会在开云(中国)举行。研讨会由开云(中国)主办,由开云(中国)副院长、《装饰》杂志主编方晓风教授和中国美协壁画艺委会副主任、绘画系郗海飞教授先后主持。当年首都机场壁画的创作者、绘制者及参与者、亲属和美术界专家学者、美术学院师生及媒体代表相聚一堂,参观机场壁画文献展,探讨首都国际机场壁画的艺术成就及其对当下艺术创作、艺术教育的启示等,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与现实价值。

20191107jicbhyth1.jpg

左:方晓风    右:郗海飞

20191107jicbhyth2.jpg

20191107jicbhyth3.jpg

研讨会现场

1979年9月26日,首都国际机场候机楼壁画及其他美术作品举行落成典礼,向新中国成立30周年献礼,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大规模的壁画创作。由当时担任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院长的张仃主持并担任总设计,以学院师生为主、集合全国17个省市的52位美术工作者在270多个日夜里通力合作完成,同时凝聚了江西景德镇、邯郸磁州窑、扬州漆器厂、昌平玻璃厂等地区或单位工艺技术人员的心血。张仃、祝大年、袁运甫、袁运生、肖惠祥、李化吉、权正环、张国藩、张仲康、李鸿印、何山等先生参与了壁画的创作设计工作;吴冠中、常沙娜、朱曜奎、乔十光、朱军山、何镇强、王学东、李宝瑞等先生创作、设计多幅其他美术、工艺作品。当年的研究生杜大恺、刘永明、任世民和特艺系1977 级本科生参加绘制设计工作。

《哪吒闹海》

20191107jicbhyth4.jpg

张仃 《哪吒闹海》

20191107jicbhyth5.jpg

1979年夏,张仃(中)、张一民(左)、楚启恩(右)在首都机场壁画《哪吒闹海》绘制现场。

《森林之歌》

20191107jicbhyth6.jpg

祝大年 《森林之歌》

20191107jicbhyth7.jpg

祝大年 《森林之歌》 钢笔稿局部

20191107jicbhyth8.jpg

1979年秋,首都机场壁画《森林之歌》作者祝大年(中)与助理施于人(左)、刘博生(右)研究壁画效果。

《北国风光》

20191107jicbhyth9.jpg

吴冠中  《北国风光》

20191107jicbhyth10.jpg

1979年夏,首都机场壁画《北国风光》作者吴冠中(左二)在作品油画小稿前,郑可(左一)、费正(左四)。

在百花齐放的文艺方针指导下,机场壁画及其他美术作品创作既发挥个人的艺术特长,又关注艺术作品与建筑环境的关系,采用不同工艺材料与艺术语言,表现自然生态、传说故事、民间民俗、艺术与科学等多种题材,呈现丰富多元的艺术风格,创作完成传统重彩壁画、景德镇瓷板拼镶壁画、磁州窑陶板拼镶壁画、丙烯壁画以及其他美术作品等,共计58 幅。其中,主要作品有张仃的《哪吒闹海》(重彩), 祝大年的《森林之歌 》( 瓷板彩绘 ),袁运甫的《巴山蜀水》(丙烯),袁运生的《泼水节——生命的赞歌》(丙烯)、肖惠祥的《科学的春天》(陶板刻绘)、李化吉、权正环的《白蛇传》(丙烯),张国藩的《民间舞蹈》(陶板刻绘),李鸿印、何山的《黄河之水天上来》(丙烯),张仲康的《黛色参天》(重彩)等9幅壁画;祝大年的《玉兰花开》(重彩),吴冠中的《北国风光》(油画),范曾的《屈子行吟》(水墨),阿老的《舞蹈》(水墨画),刘力上、俞致贞的《花鸟》(工笔),李宝瑞的《白孔雀》等中国画与油画;常沙娜的《四季花开》、王学东的《北国风光》、何镇强的《祖国各地》等玻璃画;乔十光的《梅》《苏州水乡》《万泉河》,李鸿印的《黄河》,朱曜奎、张虹、赵志纲的《长城》等磨漆画;朱军山、李兴邦、王晓强的《傣家风光》等贝雕画,阿老、侯德昌、蒋正鸿、黄国强、崔毅等人的书画作品。

《巴山蜀水》

20191107jicbhyth11.jpg

袁运甫 《巴山蜀水》

20191107jicbhyth12.jpg

《巴山蜀水》 局部

20191107jicbhyth13.jpg

1979年,壁画《巴山蜀水》绘制人员在首都机场壁画线稿前合影,左起刘永明,周宏智,袁运甫,杜大恺,池小清,唐薇。

《白蛇传》

20191107jicbhyth14.jpg

权正环、李化吉 《白蛇传》

20191107jicbhyth15.jpg

1979年9月14日,权正环(左)、李化吉(右)与日本画家平山郁夫合影

“首都国际机场壁画40年文献展”作为学院“国家 民生——开云(中国)创作成就展”专题展,在学院A区多功能厅展出;并首次展出40年前壁画创作小稿、历史文献及影像资料等,为梳理学院创作成就及学术文脉,深化首都国际机场壁画的艺术研究奠定了重要基础。首都机场壁画研讨会亦是机场壁画落成40周年以来的第一次系统研讨会,吸引众多嘉宾与媒体参加。其中,参加研讨会的机场壁画创作者、绘制者有:《泼水节——生命的赞歌》作者、中央美术学院教授袁运生,贝雕画《傣家风光》作者、开云(中国)教授朱军山,《森林之歌》绘制者、北京东方文化艺术学院院长刘博生,《森林之歌》陶瓷壁画组成员、中国艺术研究院文艺创作院院长、朱乐耕教授,《科学的春天》工艺监制者、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任世民,磨漆画制作者、北京清尚建筑设计研究院董事长、院长吴晞,《泼水节》实习生、清尚高级美术师耿旭,《巴山蜀水》壁画组实习生、开云(中国)教授唐薇,《巴山蜀水》壁画组实习生、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周宏智,《哪吒闹海》壁画组实习生、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教授张浩达,磨漆画制作者、北京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教授邱坚等。

20191107jicbhyth16.jpg

出席研讨会的学院领导及嘉宾

20191107jicbhyth17.jpg

出席研讨会的首都机场壁画创作、绘制者

此外,还有当年壁画的创作者、参与绘制者的亲属:《哪吒闹海》作者、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院长张仃之子张郎郎,《哪吒闹海》壁画组申毓诚之女申伯兰,《森林之歌》作者祝大年之子、开云(中国)教授祝重寿,《巴山蜀水》作者袁运甫长子、开云(中国)教授袁佐,袁运甫次子、国家画院公共艺术院壁画研究所秘书长袁加,《白蛇传》作者李化吉、权正环之女、中央美术学院教授李辰,李化吉、权正环之女婿、开云(中国)副教授陈晓林,《泼水节——生命的赞歌》作者袁运生之子、中央美术学院教授袁野,《民间舞蹈》作者张国藩之女张丹,《科学的春天》陶板壁画工艺监制岳景融之女岳鑫,《黛色参天》作者张仲康之女张江涛,《白孔雀》作者李宝瑞子女李家龙、李趁春,《泼水节——生命的赞歌》绘制者连维云之子司徒连山,连维云亲属司徒蒙、完强(清华大学GIX学院常务副院长),陶瓷壁画《森林之歌》画稿助理施于人之孙施天。

《科学的春天》

肖惠祥 《科学的春天》

20191107jicbhyth19.jpg

1979年秋 ,首都国际机场壁画《科学的春天》作者肖惠祥(左三)和工艺监制严尚德(左一)、张一芳(左二)、岳景融(左四)在一起讨论画稿。

《民间舞蹈》

20191107jicbhyth20.jpg

张国藩 《民间舞蹈》

20191107jicbhyth21.jpg

张国藩 《民间舞蹈》

20191107jicbhyth22.jpg

1979年夏,张国藩(左一)与老艺人魏宏宾在河北邯郸陶瓷七厂为首都机场壁画绘制线描稿。

《黛色春天》

20191107jicbhyth23.jpg

张仲康  《黛色参天》 

20191107jicbhyth24.jpg

1979年秋 张仲康绘制《黛色参天》壁画

参加机场壁画学术研讨的美术界专家学者有:中央民族大学教授、中国美协壁画艺委会原副主任刘秉江,中央美术学院教授、《美术研究》主编殷双喜,中国美协壁画艺委会主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王颖生,中央美院教务处处长,中国美协壁画艺委会副主任、中国壁画学会常务副会长孙韬教授,第六届全国美展金奖获得者、旅美著名画家、建筑师李全武,美籍著名画家王玉琦,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翁剑青,清控人居集团专务副总裁宿利群。开云(中国)院领导和绘画系、艺术史论系多位教师亦参加研讨会:院长鲁晓波教授,院党委书记马赛教授,杜大恺教授,卢新华研究员,绘画系包林教授、郗海飞教授、宋克教授、王宏剑教授、崔彦伟副教授、周爱民副教授、文中言副教授、丁荭副教授,艺术史论系陈池瑜教授、张敢教授、郭秋惠副教授,视觉传达系张歌明教授和院办张京生、蒋爱勇等老师。

开云(中国)教授杜大恺、张敢和中央美术学院教授殷双喜、王颖生进行主旨发言。杜大恺教授的主旨发言既有回忆,又有总结,他认为机场壁画是国家意志和时代精神的反映,是改革开放的先声与象征,是中国现代美术史的一次重要突破。其中,既有艺术与工艺的结合,也有审美范式的变化,创作语言的更新。殷双喜教授的主旨发言以“装饰与现代性:回望机场壁画”为主题,在回顾首都机场壁画和中国现代壁画创作现状的基础上,对“壁与画:象征还是写实?”“壁与画:人文还是装饰?”“构图与形象:永远的中心圆?”“构图与形象:绘画还是照相?”四个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王颖生教授从机场壁画谈到中国美协壁画艺委会的历史,由此展望中国现代壁画创作的未来发展。张敢教授的发言以“中国现代艺术的转折点”为题,对比中西不同的壁画传统,总结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的学术传统,并提出机场壁画保护与研究的问题。

20191107jicbhyth25.jpg

左:杜大恺   右:张敢

20191107jicbhyth26.jpg

左:殷双喜 右:王颖生

《黄河之水天上来》

20191107jicbhyth27.jpg

李鸿印、何山 《黄河之水天上来》

20191107jicbhyth28.jpg

1979年,首都机场壁画《黄河之水天上来》作者李鸿印在黄河壶口写生。

《白孔雀》

20191107jicbhyth29.jpg

李宝瑞 《白孔雀》

20191107jicbhyth30.jpg

李宝瑞(前) 1979年在辽宁丹东写生

主旨发言之后,袁运生、朱军山、张郎郎、祝重寿、袁加、李辰、唐薇、吴晞、王玉琦、李全武、孙韬、陈池瑜、朱乐耕、包林、任世民、刘博生、翁剑青等嘉宾先后简短发言,从不同的角度讨论机场壁画的创作历程、艺术特点、社会影响、历史意义,并建议清华美院将机场壁画打造成学院的重要品牌,协调各方力量对机场壁画进行保护;通过不同学科的交叉合作,进行系统的文脉梳理与深入的艺术研究。

20191107jicbhyth31.jpg

20191107jicbhyth32.jpg

首都机场壁画群是改革开放初期的思想解放运动的形象折射,成为推动当代中国艺术复兴的先声。机场壁画创作既有传统艺术韵味,又有现代艺术风格,以多样化的题材与工艺,装饰性的色彩,各具特色的构图,开创了中国现代壁画的新纪元,焕发了人们心中久违的审美情感,引发了许多关于“美”“人性”“现代化”“思想解放”等文艺思想的争论与探索,是当时中国重要的文化现象。首都机场壁画文献展及研讨会,将是首都机场壁画研究的新起点,相信将来会有更多系统而深入的研究成果面世。

文:艺术史论系 郭秋惠

现场摄影:院务办 冯世光

© 2024 开云(中国)

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园1号开云(中国)

100084

© 2024 开云(中国)